HKYMHA x BOKSS
Clinic Sticker
比賽結果
第二階段公開投票結果





第一階段評審遴選結果
Top 10 排列不分先後

設計理念:
眼鏡醫生EMO了的腦袋,代表盛載了前來求醫的人的情緒。藍色水桶是代表別人的眼淚。專業人士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都可理解作專業人士可以可以作為大家的情緒垃圾桶。 採用了卡通圖文親近風格,以中文口語和EMO描述玩現今青少年的心理狀況,相信會有共嗚。偏淡的三原色,張貼在診所時讓人有親近的感覺,讓人覺得尋求協助不可怕。

設計理念:
本作品整體運用偏暖的色調希望給予青少年活潑的印象,作品選擇以綿羊作為醫生的形象是因為毛茸茸的形象能令人感到更加舒服和無害,比起人類,青少年也許會更願意向毛茸茸的綿羊醫生傾訴內心的憂慮。此外,作品也有考慮到寵物對人類情緒的影響,因此選擇動物作為形象能更顯對青少年的親近。

設計理念:
貼紙希望為鼓勵青少年開放溝通。因此貼紙中的人物設計為友善的醫生,可以減少討論情緒 時所產生的焦慮感。透過提供舒適的感覺,可以幫助青少年感到更輕鬆,並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貼紙配色方案為藍色,因為藍色代表值得信賴,可以促進安全感。標題採用清晰的正楷字體, 有助於營造的安寧感覺。整體可愛的字體風格有助引起青少年的注意。

設計理念:
背景選用代表醫療服務的湖水綠。貼紙中央的後生仔雙手抱頭,憂鬱藍象徵受情緒困擾。在醫務人員的環抱下,後生仔張開口傾訴。粉紅三角的心聲化作下側藍色曲線,夾雜不安和悲憤。 醫務人員協助整理曲線為粉紅心跳,象徵後生仔心理健康得到照顧。哭泣憤怒的表情融入「閉 翳」字體中。求助之後,傾訴微笑的表情融入「吓偈」中。

設計理念:
作品以帶天使翅膀的Q版小人為主體,正在輕抱著受傷的內心。其中翅膀由聽診器和擁抱形象的手組成,期望讓人感覺到被保護、被珍重; 另外亦代表着白衣天使--醫生的幫助和支援。 色彩上,背景使用藍綠色,令人聯想到診所,整體配色舒適且能達至吸引視線。文字與圖象配合: Q版小人拉起了微笑面具,閉上眼睛,將耳朵靠近,認真地傾聽內心的感受--”有時都要聽吓個心諗咩”。

設計理念:
作為青年,我認為建立安全、接納、尊重自主的治療環境非常重要。
設計中,青年抱著植物,醫生則從旁扶持,支援青年面對精神健康挑戰,同時自主成長。盾牌外型有守護之意; 不同型態的植物,代表每個人獨特多元的成長。角色上,我選擇富有流動感的圖形以減少標示出特定性別、年齡、種族,讓不同身份背景的青年均能感到被接納。

設計理念:
呢個clinic sticker 以開心嘅人同唔開心嘅人相擁作為主體,形成了"M"嘅形狀,代表「mental health」嘅首字母。下面嘅文字寫著「情緒 OK here to listen」,畀佢哋知道診所呢度接受有關情緒嘅問題,並準備聆聽並接納佢地嘅任何煩惱,仲傳達咗更深層嘅信息:有情緒係件正常嘅事 ,唔洗對此感到羞愧可恥。

設計理念:
這個設計是描繪了一個醫生用聽筒聆聽一位年輕人的心事或混亂的思緒,亦都想反映眼淚是ok的。而灰色的背景代表「灰心」或年輕人在灰暗裏,黃色的光圈就指踏出第一步與別人傾訴 會帶來一點光茫,是希望的開始。

設計理念:
在設計中,學生將紙杯當成傳聲筒把心聲傳到聽診器,連接紙杯和聽診器的線開端有許多結象徵這是學生的煩心事,聽診器象徵醫生。而我希望透過設計告訴青少年可以勇於表達自己, 有情緒問題尋求家庭或診所醫生的幫助。他們不但可以處理你的生理問題還可以處理你的心理問題,求助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設計理念:
畫面以以較為鮮色的藍色作為主調,並以簡潔卡通風格呈現家庭醫生以梳子為青年梳理雜亂的情緒,表達家庭醫生可為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提供支援,其中舉起拇指有接納及鼓勵的意思,最後二人都展露笑容有情緒向晴好轉的意義。